如何做到落料就出瓶就出好瓶的预期效果玻璃瓶生产经验
任何一个玻璃瓶罐生产厂家都会面临日常生产中的改产、检修等工作,但是具体到每个生产厂家做的如何呢?能否在改产、检修后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呢?进一步讲怎样做才能体现我们的改产、检修工作的高效率?我们的很多生产厂家在改产、检修的前期工作做的很快,但是往往就在落料后不能顺利的进入正常的生产,即便是出瓶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能尽快的达到理想的质量标准。单就落料就能出瓶这一最基本的要求有时也做的十分不理想。这里不仅仅需要高涨的工作热情,更需要耐心、细致、规范的工作作风。工作有序、操作规范、严格工艺、仔细检查,努力核实好落料前的各项充分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正因为有时我们落料前的各项充分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往往会造成落料时不能顺利的尽快的进入正常的运转生产,有时在落料时现场一片混乱特别是使用双滴工艺生产首先是导料不顺畅,落料一个快一个慢偶尔还有剪不断的,还有挂料丝的不知哪一组又夹料胎了,出的瓶子一会重了一会轻了,钳瓶有的钳高了没钳出来有的钳低了瓶子夹变形了,费了好长时间瓶子出来了但是模具夹坏了又得重新更换模具,虽然制瓶机正常了转弯机推瓶机处又不同步又倒瓶了,这种落料状况能否会达到我们预期的高效率目的吗?显然是不理想的,那么我们是否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完全做到落料就出瓶,而且还要做到落料就出好瓶呢?我想只要我们耐心、细致、规范的去按照预定的工艺步骤去一步一步的去做去落实,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落料就出好瓶的效果。那么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达到落料就出好瓶的效果呢?就这一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分析、研究以期达到共识。
一 供料机的正常运转和料滴的准备:
1 无论是更换产品后的落料还是检修后的落料,首要的一点就是料滴的调整,料温、料形、料重这三要素必须符合产品的工艺要求,不符合这三要素要求的料滴决不可落料,此时落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供料机的检修工作或更换耐火材料工作完成后,作为供料机操作人员不要管下面成型机的工作如何,你的职责就是将料温、料形、料重调整好,达到正常生产对料滴的要求标准,以备成型机的需用。具体的料滴的调整这里就不在加以讨论了。我只是在此进一步的强调的是作为一项严格的工艺纪律要认真的执行,任何人不可有极大的随意性,不管是简单的更换产品还是复杂的检修之后都要掌握好这一落料前的料滴调整和准备工作。
2 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建议在供料机这一工艺工序设立单独工艺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包括供料机日常生产的维护保养、检修、耐火材料及其备件的准备、改产检修时耐火材料的更换、料液温度、料滴调整等,这样比较专业,料滴质量更能得到保证。当然每个生产厂家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这不是绝对的。
3 无论什么情况,料温、料形、料重三要素达不到该产品的工艺要求绝对不可下料,没有现场总指挥的统一指令绝对不可下料,这应该作为一项严格的工艺纪律加以执行。

二 主机设备的调整到位:
为了达到落料就能出瓶的预期目的制瓶机的调整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落料前制瓶机的调整一方面是严格按工艺标准要求去调整一方面也有经验方面的仔细观察和调节。
1 首先是导料系统的调整 这是保证落料就能出瓶的最为关键的首要的工艺环节,这项工作可能是在设备调整时就已经调整好了,特别是双滴、三滴工艺,这是一项需要耐心、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料瓢、直槽、弯槽的对正有可能需要反复的多次调整。尽管这样下料时还需要更细致的调节。在准备滴料进入初模前必须首先使用接料器接料检测一下导料系统是否顺畅,之后方可正式下料。
2 口钳夹具的调整 无论是初型侧还是成型侧都要严格的按照标准的工艺要求将其水平垂直度和高度调整好,特别是初型侧的水平更为重要。确认口钳夹具在初型侧水平调好了最好的方法是用半扇初模靠一下是否配合的舒服恰到好处,还有一项工作就是一定要利用机会同步检测一下倒气和芯子上的工作质量,必要时还要检测一下芯子上的中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千万不要嫌麻烦。
3 钳瓶夹具的调整 以实物瓶子的高度调整好钳瓶夹具的最佳位置。此项工作切不可落料出瓶后还没有调准确,当然适当的微调是必须的。这里还包括钳瓶爪的中心调整和力度调整。
4 对于较复杂的更换产品工作如单滴换双滴或是吹吹法换压吹法,以及更换零部件较多的检修之后的机器调整,一定要注意三种工艺用气的检查和调整,扑气、倒气、正吹气不仅要到位而且还要能够调节。特别是当更换有关气动阀、电磁阀时要保证百分之百的自信可靠。不可出现落料出瓶后发生失控或断气的事故。
5 芯子机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机构,它的芯子上下不易观察到,因此需要额外的加以关注,特别是它的压力调节和上下动作必须灵敏。
6 落料前要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所有的各项机构动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如翻转机构、钳瓶机构的动作和成模开关动作的协调性、它们的终点稳定性,漏斗机构、闷头机构、正吹机构的动作稳定性和终点稳定性,口钳开的力度、开口的幅度大小等,还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各机组相同机构动作的一致性,尤其是当机速较快时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在设备大修后的冷试阶段有一项同步走调试,这一环节的工作目的就是要达到机器动作合理、稳定、协调一致的工作状态。
7 要认真仔细的调整好拨瓶动作的稳定性以及停止板与输瓶网带的衔接,万万不可出现落料出瓶后发生倒瓶的问题。此项工作可使用相同瓶子提前模拟试验。以达到理想的实用效果。
三 辅助设备的调整
1 如果说制瓶机调整达到落料出瓶的目的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工作完成了一半,其辅助设备的调整也是保证全部工艺完善,产品尽快达标的关键,如转弯机的同步效果、推瓶机推瓶效果、转弯机过渡板横向输瓶机过渡板的调整、热端喷涂设备的调整、退火炉网带速度的调整,以及包括冷端喷涂设备的调整,这些辅助设备的调整有些完全可以在落料前做到位,有些可能是在落料后及时跟踪调整。属于在落料前做到位的工作不要等到落料后再调整。
2 辅助设备的调整也是一项关系投产尽快达标的关键工作环节,因此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在较大规模的检修工作后的冷试过程,最好是利用冷瓶进行模拟试验以检验其输瓶、转弯、推瓶、入窑这一工艺环节的可靠性。决不可在下料后发生这一工艺环节中的任何不顺。
四 关于模具问题
1 模具的加工质量、模具的配合质量是关系产品质量的最关键的硬件,因此要想做到下料就出好瓶,模具的质量问题就必须保证百分之百的合格,也就是说模具质量问题以及与此相配合的附件的质量问题不得发生在机台上,必须保证模具的验收质量,无论是新加工的模具质量验收还是检修后的模具检验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保证从模修车间出来的所有模具及其附件百分之百的合格。能做到这一点吗?您认为这是对生产企业的挑战和考验吗?希望予以认真的考虑(有关模具管理还有专题论述)。
2 尽管如此,作为操作工在模具上机前还是要再次的检查一下以防万无一失包括附件的检查。
五 做好其它准备工作
1 要充分做好各项操作工具的准备工作,其中有用于成型工艺操作调节机器使用的工具准备、各种用于热端质量检查的工卡量具的准备。
2 模具涂料及涂料刷子的准备,还有冷热端涂料的准备及设备调试。
3 不要忘了所要生产的该产品的规格标准、质量标准文件及工艺参数文件的准备。并由有关部门将其及时送达操作一线。
六 下料操作顺序
1 在进入到落料这一关键的工艺环节时一定要做到统一指挥,有序进行。所有的操作工要做到分段负责,一切听从现场统一指挥,必须明确改产指挥负责人,无论谁、无论哪一组、无论你的工作完成的多快,都要听从统一指挥的命令,没有统一指挥的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落料,根据不同机台的制式和具体情况,由统一现场指挥来决定哪组先下料,哪组后下料,这一点要形成一项严肃的工艺纪律,而加以坚持形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较大机型、机组的下料操作更要注意这一点。
2 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得到下料的指令时千万不可连续下料,因为此时你还不知道导料是否顺畅是否同步,一定要注意不可盲目下料,一定要逐段的一组机一组机的进行落料质量检查,检查一下导料是否顺畅是否同步,料勺、直槽、弯槽,其中心是否对准、对正,是否有导料不畅或挂料的现象以及是否有不同步的现象,如有问题及时的调整校正,直到保证料滴的导料顺畅无阻后方可下料生产。
3 当导料系统通过下料调整没有问题后随后要正式落料热试,此时最好也不要连续下料,通过第一个料滴的成型质量观察,每个成型工艺环节都比较到位,并且成型质量较理想这时方可连续落料生产。如在某一机构动作或配合上有问题方可及时加以调整,而不至于造成夹料、叠料等事故。
4下料时最好不要几个机组同时下料,要有先后顺序一般是以靠近退火炉较近的机组先下料,主要是考虑到便于操作和安全特别是双滴、三滴大型机组更要注意这一点。
5下料出瓶后,是尽快达标的关键阶段,各机组负责人一方面要仔细观察各个机构动作及相关机构之间的配合情况并随时的进行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的调整,从而使生产运转更加稳定,另一方面更要仔细的进行热端质量检查包括产品的规格尺寸、外观质量、微裂纹等产品缺欠,并及时的得到解决。
6 与此同时还要仔细观察从拨瓶到推瓶入窑全部过程是否顺畅、同步,过渡板地方是否有倒瓶、挤瓶现象,入窑的行距、间距是否符合退火、冷端喷涂的工艺要求。
七 统一指挥严格工艺纪律
1 无论是改产还是检修在全部的过程中都要执行统一指挥,要充分发挥工艺人员的现场指挥作用,首先要指出的是工艺人员是不同于普通的操作工,他的作用和职责是负责全部成型工艺标准、规范操作、现场管理的规范、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在改产、检修的过程中,作为工艺人员责无旁贷地要肩负起现场工艺操作程序的指挥,其他所有的人员都要听从统一安排和指挥。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工作效率,现场的混乱和不安全隐患是不可避免的。
2 要想达到下料就出好瓶的预期效果必须严格工艺纪律,并且要始终坚持贯彻下去,首先要努力克服习惯势力的影响,努力克服以主观意识出发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的随意性,从现在开始,作为一项严肃的工艺纪律,贯彻下去。作为生产管理人员、工艺人员更要严格率先执行好,要知道没有准备好的下料、没有效果的下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能带来模具的损坏和人身、设备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这一工艺操作顺序的正确贯彻执行将对如何做好高效率的改产工作、如何持续稳定高机速的运转生产、以及提高网带合格率、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文明生产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齐心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实现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