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玻璃行业环境保护要求及污染防治措施(一)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孙晓峰 18510163605
一、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相关要求
1.《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
开展工业炉窑治理专项行动,修订完善各类工业炉窑环保标准。加大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加快淘汰中小型煤气发生炉。鼓励工业炉窑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由周边热电厂供热。
2.《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环大气〔2019〕56号)
全面加大日用玻璃等行业污染治理力度;重点区域原则上按照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不高于30、200、300毫克/立方米实施改造;其中,日用玻璃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不高于400毫克/立方米;已制定更严格地方排放标准的地区,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3.《关于印发
从能源类型、装备水平、污染治理技术、排放限值、无组织排放、监测监控水平、环境管理水平、运输方式等方面提出评价要求,将日用玻璃企业分为A、B、C、D四个级别,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实施差异化管控。

A级企业主要差距 :
★喷涂工序废气治理设施不完善。
★物料贮存、输送等工序无组织排放措施不完善。
★缺少氨逃逸在线监测装置,缺少氨逃逸监测数据。
★在线监测装置运行维护不规范。
★缺乏对运输车辆的监管。
A级企业8家;其中,日用玻璃2家。B级企业11家;其中,日用玻璃2家。

二、国家地方团体环境保护标准
1.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环发〔2006〕20号),玻璃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分为五项标准:
•玻璃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平板玻璃
•玻璃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电子玻璃(包括含铅玻璃)
•玻璃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容器玻璃
•玻璃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玻璃纤维及制品
•玻璃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矿棉
★《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3-2011)、《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9495-2013)已颁布实施。
★《日用玻璃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11年4月12日、2015年11月27日、2018年7月12日三次征求意见。
★2019年10月,根据生态环境部要求,整合《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3-2011)、《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9495-2013)以及正在制订的《日用玻璃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玻璃纤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和地方日用玻璃排放标准对比情况:
新标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将严于部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颗粒物排放情况
★收集日用玻璃76.12万个有效在线监测数据,40个监督性监测数据。
★采用清洁燃料、燃烧改进、末端治理技术(静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可实现达标排放。

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收集日用玻璃62.52万个有效在线监测数据,29个监督性监测数据。
★采用清洁燃料(当以优质煤制热煤气为燃料时,应采用两段煤气发生炉气化含硫量小于0.5%的优质煤生产的热煤气)、燃烧改进、末端治理技术(湿法脱硫或半干法脱硫技术),可实现达标排放。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收集日用玻璃63.16万个有效在线监测数据,15个监督性监测数据。
★采用清洁燃料(当以优质煤制热煤气为燃料时,应采用两段煤气发生炉气化灰分含量小于10%的优质煤生产的热煤气)、燃烧改进、末端治理技术(SCR或SNCR),可实现达标排放。

玻璃熔窑氨逃逸情况:
氨逃逸是大气雾霾的成因之一。山东、河北等地氨排放标准8mg/m3。玻璃企业氮氧化物达标排放时,氨排放浓度不稳定,排放浓度为5.22~38.06mg/m³。氨逃逸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注入氨流量分布不均、烟气温度低、催化剂老化、脱硝反应区堵塞、尿素溶液量、燃烧波动、喷氨格栅喷嘴堵塞、流场分布不均以及人为因素。

★玻璃熔窑NOx初始浓度2000mg/m3,NOx排放浓度500mg/m3,采样4层催化剂,SCR脱硝效率97%,氨排放浓度19.57mg/m3; SCR脱硝效率98.5%,氨排放浓度6.22mg/m3。多数玻璃企业脱硝效率为85%~95%,氨排放达标难度大。应降低NOx初始浓度、确保催化剂活性,提高脱硝效率。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1.粉状物料储存于封闭料场(仓、库)中。煤炭、碎玻璃等其他物料储存于封闭、半封闭料场(仓、库、棚)中。半封闭料场应至少两面有围墙(围挡)及屋顶,并对物料采取覆盖、喷淋(雾)等抑尘措施。硅质原料的均化应在封闭的均化库中进行。
2.粉状物料卸料口应密闭或设置集气罩,并配备除尘设施。其他物料装卸点应设置集气罩并配备除尘设施,或采取喷淋(雾)等抑尘措施。
3.物料输送采用封闭通廊、密闭皮带输送机、密闭式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等密闭输送方式。
4.配料车间产生粉尘的设备和产尘点应设置集气罩,并配备除尘设施。配料车间外不应有可见粉尘外逸。
5.厂区道路应硬化,并采取清扫、洒水等措施保持清洁。未硬化的厂区应采取绿化等措施。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平板玻璃物料储存基本实现封闭管理;日用玻璃以半封闭为主,部分企业露天堆放
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1 VOCs物料的储存、转移和运输
a) 涂料、胶粘剂、树脂、固化剂、稀释剂、清洗剂、浸润剂等VOCs物料应储存于密闭的容器、包装袋、储库中。
b) 盛装VOCs物料的容器或包装袋应存放于室内,或存放于设置有雨棚、遮阳和防渗设施的专用场地。盛装VOCs物料的容器或包装袋在非取用状态时应加盖、封口,保持密闭。转移VOCs物料时,应采用密闭容器。
2. 工艺过程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a) 玻璃制品制造调漆、喷漆、烘干、烤花工序应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废气应排至废气收集处理系统;无法密闭的,应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废气应排至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b) 企业应按照HJ 944要求建立台帐,记录VOCs原辅材料名称、使用量、回收量、废弃量、去向以及VOCs含量等信息。台帐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年。
c) 建有煤气发生炉的企业,酚水系统应密闭,废气收集至处理设施。重点地区采用直接水洗冷却方式的,造气循环水池应密闭,废气收集至处理设施。
d)……
★日用玻璃企业VOCs治理及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有待完善。
2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炉窑
实施排污许可制度
两个核心
•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
•将排污许可制度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
“一证式”管理
•一个排污单位核发一个排污许可证
综合许可
•对排污单位的废水、废气排污行为实行综合许可管理
•将与污染物排放行为直接关联的生产工艺设施纳入许可管理
•将与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相关的污染物控制要求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
污染治理责任体系
•排污单位按证排污,自证守法
•环保部门依证监管,依法处罚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炉窑》(HJ 1121-2020)于2020年3月27日颁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日用玻璃等行业工业炉窑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的基本情况填报要求、许可排放限值确定、实际排放量核算、合规判定方法以及自行监测、环境管理台账与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等环境管理要求,提出了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参考要求。

截至2020年11月28日,玻璃制品制造行业共发放排污许可证1250家。
3.日用玻璃炉窑烟气治理技术规范
日用玻璃炉窑烟气特点 :
★玻璃炉窑在熔融、成型、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颗粒物、SO2、NOx、氯化氢、氟化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与其他工业炉窑相比,玻璃炉窑烟气具有成分复杂、烟尘粘性高、腐蚀性强、NOx浓度高且波动大等特性;
★我国玻璃生产线采用天然气、煤制气、石油焦等多种燃料,玻璃工业废气治理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在目前我国工程实践中,烟气治理工艺路线多种多样,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为保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必须对污染物治理工程工艺设计、工程建设、过程控制等做出规范要求;
★为配合国家和地方玻璃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顺利实施,确保日用玻璃行业企业在建设烟气治理设施时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少走弯路,实现日用玻璃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对日用玻璃行业烟气治理工程进行规范很有必要。
工程技术规范的地位和作用:
★为环境工程设计、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全过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进行技术规定;
★规范环境工程建设市场,保证环境工程质量,为实现达标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日用玻璃炉窑烟气治理技术规范》(T/CNAGI 001-2020)于2020年10月1日颁布。该标准规定了日用玻璃炉窑烟气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等要求。该标准是中国日用玻璃协会第一项团体标准。



三、日用玻璃行业污染防治措施
1 健全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尽快颁布实施《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将进一步收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限值,增加氨逃逸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限值,明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修订《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关于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办科财〔2020〕27号)等文件精神,国家应尽快修订《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制订团体环境保护标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提出:鼓励具备相应能力协会等社会组织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针对日用玻璃行业喷漆、烘干、烤花等工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脱硫副产物综合利用,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等领域,行业协会组织制订团体环境保护标准,指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绿色示范项目的创建。
2 清洁生产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生产高附加值的高档玻璃产品和特殊品种玻璃产品,采用氮氧化物产生量较小的全电熔窑或全氧燃烧玻璃熔窑。
★玻璃熔窑燃料优先选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可降低因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使SO2初始排放浓度小于400mg/m3。
★通过减少芒硝、硝酸盐的加入量,可降低熔化工序烟气的SO2和NOx初始排放浓度。采用粉状原料,可减少原料破碎过程产生的颗粒物。
热门资讯